據MiningReview網站報道,世界各國越來越意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并制定戰略通過關鍵礦產實現能源轉型。
非洲國家既是應對氣候變化影響能力最薄弱的大陸,也是在降低全球碳排放過程中能發揮關鍵作用的中心。
非洲大陸關鍵礦產資源豐富,比如電線所需的銅,電池制造所需的鈷、鎳、鋰和石墨,以及綠氫生產所需的鉑族金屬。
然而,在緊急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的時候,地緣政治角逐風險阻礙了能源轉型。地緣沖突以及大國角逐給非洲帶來了挑戰。
大國在非洲的較量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控制關鍵礦產。非洲國家領導人需要在國際舞臺上表明他們的立場。要給國民造福和實現全球目標,他們需要擯棄數十年來的資源民族主義,充分利用關鍵礦產發展帶來的機遇。
過去20年中,美國沒有給予非洲關鍵礦產太多關注。2016-2020年,美國上市企業自由港-麥克莫蘭公司(Freeport-McMoRan)將其在剛果(金)的基桑富(Kisanfu)和騰凱豐古魯梅(Tenke Fungurume)兩個銅鈷礦股權轉讓給洛陽鉬業,期間并沒有遇到美國政府的阻攔。
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政府關注的是中美貿易平衡,而不是關鍵原材料。民主黨執政后,美國開始采取實質性措施來爭奪對關鍵礦產的控制。
拜登政府倡導“朋友撐腰”(Friend-shoring),相信“志同道合”的國家可以建立貿易伙伴關系。2022年6月,美國和歐盟聯合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韓國和英國,成立了所謂的礦產安全伙伴關系( Minerals Security Partnership),其目的是構建彈性供應鏈,推行更高的ESG標準。
《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也開始對來自美國和兩個與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國家的關鍵礦產加工進行補貼。
2022年12月,美國、剛果(金)和贊比亞簽署協議,成立經濟特區生產動力電池。
2023年3月,歐盟通過《關鍵原材料法案》(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推進歐洲在價值鏈上的更多投資。
非洲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性無容置疑。非洲國家政府面臨的挑戰是如何獲得公平交易,以及這些投資承諾能否落地,不論投資來自美國、歐洲還是其他國家。
(關鍵字:關鍵礦產 電池 鈷 鎳 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