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聯播,7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當前防汛抗旱工作情況匯報,審議通過《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審議通過《社會保險經辦條例(草案)》。
會議強調,當前正值防汛抗旱關鍵期,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抓緊抓實防汛抗旱工作。要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強化防汛抗旱各項應對準備,在已有工作基礎上進行再部署、再檢查、再落實,壓實各環節責任,注重運用基層干部的實踐經驗,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風險隱患。要堅持防汛和抗旱兩手抓,嚴防旱澇并發、旱澇急轉,精準調配抗旱水源,確保城鄉供水安全特別是糧食生產用水安全。
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和《社會保險經辦條例 (草案)》。
在21個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
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會議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近年來我國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穩步實施,城市更新有序推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今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曾表示,近5年,全國改造了16.7萬個老舊小區,惠及2900多萬戶8000多萬居民。今年計劃再開工改造5萬個以上老舊小區,讓2000萬以上居民獲益。
中指研究院指出,超大特大城市人口眾多,各類要素聚集程度高,在提高供給質量,拉動有效需求方面具備優勢。由于城市建設較早,超大特大城市存在較多城中村亟需更新改造,隨著政策加力,今年城中村改造將在穩投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目前我國共有7個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和14個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1000萬)。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特大城市包括武漢、東莞、西安等。
多地自年初以來也紛紛部署了城中村改造計劃,比如,廣州市住建局就計劃在今年推進12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近日,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成都市城市更新建設規劃(2022-2025)》公開征求意見稿,提出將成片推進城市更新,按照“少拆多改,注重傳承”的原則,推進31片城中村改造。
加大對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
對于在超大特大城市推進城中村改造,會議指出,要堅持穩中求進、積極穩妥,優先對群眾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會治理隱患多的城中村進行改造,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實施一項做成一項,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要堅持城市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加強組織實施,科學編制改造規劃計劃,多渠道籌措改造資金,高效綜合利用土地資源,統籌處理各方面利益訴求,并把城中村改造與保障性住房建設結合好。
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大對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積極創新改造模式,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努力發展各種新業態,實現可持續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市就在積極探索城中村改造新舉措。7月17日,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征求意見稿)》,內容涉及通過城中村改造加強住房保障和人才安居,通過城中村改造將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等。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衍詩近日表示,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已將《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增列為2023年立法項目,凡是通過立法能解決的問題都全力支持、積極推動,從法律上給予支持。
中金公司研究部指出,在中長期維度上穩步推進以城中村改造為代表的城市更新有助于盤活低效存量用地資源,從供給側發力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這亦是構建房地產新模式的關鍵一環。
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加強制度機制建設
會議審議通過《社會保險經辦條例 (草案)》。會議指出,社會保險經辦立法有利于規范經辦服務行為、提高服務管理水平、更好保障群眾社保權益。
要以制定條例為契機,進一步解決好群眾社保辦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創新線上線下等多種服務方式,促進社保經辦服務更便民、更利民。要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嚴格各環節管理,依法嚴懲侵占挪用、騙保套保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基金運行安全。
近年來,社保基金管理不斷加強,經辦服務持續優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積極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規范年金基金投資運營,常態化開展年金基金管理機構現場檢查。
同時,人社部繼續完善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截至6月底開通83項全國性統一服務,累計訪問量超過50.5億人次。推進社會保障卡“一卡通”,電子社保卡已開通88項全國服務、1000余項屬地服務。
據人社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人社部將做好社保管理服務工作。推進社保基金管理鞏固提升行動。推動各地擴大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規模。推廣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試點經驗。
(關鍵字: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城中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