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國新辦舉行2023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
7月13日,海關總署發布2023年6月全國進出口總值表(人民幣值)。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中國6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2.4%,6月份進口同比下降6.8%,6月貿易順差706.2億美元。以人民幣計價,中國6月份出口同比下降8.3%,6月份進口同比下降2.6%,6月貿易順差4912.5億元。
近兩個月外貿增速出現了明顯回落,出口出現了負增長,網上也有一些表示擔憂的聲音。對此,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分析認為,當前我國外貿發展總體平穩,同比看起來“走得慢了一點”,但環比是“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行,二季度最近連續兩個月也是環比增長,“。2023年全年,我們有信心繼續鞏固市場份額,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
從規?,保持增長且增量可觀。上半年,我國進出口保持增長,規模創下了20.1萬億元的新高點,這在歷史同期上是第一次,是里程碑式的新突破。這一突破是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全球貿易投資放緩的背景下取得的,也是在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等前期一次性拉動因素消退的情況下取得的。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加4000多億元。
“形象的說,這就相當于我們國家去年一整年300多萬輛汽車出口的總值。”呂大良比喻說。
從支撐來看,數量在增加且增長扎實。價格和數量是影響貿易規模的兩大表觀因素。經測算,一季度我國進口出口數量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減少,進入二季度,進口出口數量同比轉為雙增,當季進口數量增加了5.9%,出口數量增加了2%。能源產品等進口量、汽車等出口量同比增速均超過了兩位數。貿易量增加帶動貿易規模的增長,意味著我國外貿進出口基礎堅實,是實實在在的增長。
從全球看,優勢鞏固、份額有升。世界貿易組織預計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1.7%,明顯低于過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貿易放緩是各個經濟體面臨的共同挑戰,困難更多是全球性的。與周邊已公布數據的經濟體相比,我國外貿仍然展現出了較強的韌性,競爭的優勢,穩中加固。
根據WTO公布的最新的國際數據進行測算,前4個月,我國出口產品占國際市場的份額實現了小幅提升,可見我國外貿表現出更強競爭力。
呂大良表示,當前我國外貿確實有壓力,有起伏也有挑戰,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加之良好的產業體系和完備的生產能力,外貿發展韌性足,回旋余地大。同時,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積極推進國際經貿合作,陸續出臺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綜合效益正在持續的顯現,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仍然具有堅實的支撐。
(關鍵字:進出口 外貿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