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路33號居民集資已經安裝完畢的電梯
今年6月7日,本報曾關注西藏一路33號居民樓集資更換老舊電梯一事,由于原來的配套電梯年久失修,這棟9層居民樓面臨著出行不便的難題,便萌生了共同出資更換新電梯的想法。從2012年9月份開始,居民們便忙著集資、購買電梯、找安裝單位施工。8月4日,記者采訪了解到,歷經11個月的艱辛,一部二手電梯終于安裝完畢。8月1日,青島市鍋爐壓力容器檢驗所的工作人員已進行了初步檢測。居民說,在根據專業部門出具的《檢驗意見通知書》進行整改后,會再進行一次復檢,這也是電梯能否驗收合格的關鍵一步。但是,全市首例居民自籌資金更換電梯的背后,卻也是一波三折。
進展居民自己換電梯,看到曙光
西藏一路33號,是一棟九層的住宅樓,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安裝著電梯。在房子交付的頭幾年,這樣的配置讓周邊很多居民羨慕。隨著時間推移,電梯卻成了大家最煩心的事兒,年久失修后,居民只能步行上下樓。而一個現實情況是,這棟樓上以老年人居多,沒有了電梯,出門也就遇到了麻煩。有的老人因腿腳不便,幾天下樓買一次菜,一買就是三四天的量,這也成了居民出行難的真實寫照。
2012年9月份,為了解決老舊電梯的問題,面對房屋維修基金申請無望的現狀,有居民提出了集資更換的大膽想法,畢竟這在青島市還沒有嘗試。更換電梯的發起人之一劉煒告訴記者,去年11月份以后,他便同幾個熱心鄰居跑前跑后,忙著挑選替換的電梯,并就集資的事征求大家意見。今年6月28日,經過緊張施工,一部二手電梯被安裝完畢,曾經暗無天日的電梯井,得以重煥生機。
8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西藏一路33號實地探訪,發現曾經混亂不堪的一樓電梯間附近,如今已非常整潔,電梯間更換了新門,樓層顯示屏也亮起。“電梯已經安裝好了,但現在還沒有拿到檢測合格的報告,只有質監部門驗收通過了,我們才能宣布這部二手電梯正式運行。之所以這樣說,也是考慮到電梯的特殊性,畢竟安全是第一位的。”劉煒說。
艱辛勸鄰居,做了六次工作
2012年9月~2013年8月,共走過了11個月的時間,而這也是西藏一路33號居民劉煒最感慨的11個月。作為樓座更換電梯的主要發起人之一,他全程參與了居民電梯“自救”的每一個環節,而當回首這11個月時,劉煒說“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獲了很多,看到電梯安好了只等運行,我很欣慰。”
劉煒,西藏一路33號的一位普通居民,曾經當過兵,如今自己開著一家公司。說起更換電梯的一幕幕,劉煒感觸頗多。“起初是樓上的一位李大爺提了換電梯的想法,說實話,之前我在樓上也不活躍,鄰里之間走動得少。但當有人提出集資換電梯的想法后,我是挺支持的,后來不少鄰居覺得我年輕些,就推薦我去挑這個大梁。”
居民們的信任和鼓勵,讓劉煒意識到換電梯這樣一個好事需要有人出頭,需要幫鄰居們實現這個心愿。“舊電梯是濟南的一家鄉鎮企業生產的,質量較差,年久失修,如果想修好的話,主控板等大量部件要更換,總的費用要8萬多元,因此,報廢舊電梯是個明智之舉。”劉煒說,堅定了換電梯的想法后,最首要的工作便是集資。但這項任務,卻異常艱難。
“在換電梯這件事上,全樓56戶居民其實意見并不統一,為了勸說大家參與進來,可沒少費工夫。”劉煒回憶說,為了有針對性地做通鄰居的思想工作,他將居民分為了四種類型:全力支持的、基本支持的、觀望搖擺的、截然反對的。“在56戶居民中,支持的只占了15戶左右,我們主要是動員那些觀望的人參與。”劉煒告訴記者,他曾動員過一位9樓的鄰居,前后做了6次思想工作,“起初這位鄰居總說等等看、過幾天再說,但我沒有因此放棄,而是隔幾天就‘騷擾’他一次,跟他講換電梯的初衷和好處。他最終同意了集資,而且說并非抵觸此舉,只是心里沒底,怕錢打了水漂。可如今看著已經安好的電梯,鄰居心里踏實了許多。”除了集資,劉煒說,老電梯失修停用后,電梯間也被個別鄰居占用,當成了自家的儲藏室。“清理電梯間的勸說工作也很費力,為了讓大家理解接受我們的做法,每次上門前,我都先想想說什么話。比如有的當過兵,我就和他聊曾經當兵時的事兒,先贏得人家的信任,再談實事兒。總的原則就是,一定要謙卑、和氣地談。本著為大多人謀利益的出發點,征得他們的理解。”劉煒說,最終的結果還是讓人滿意的,電梯間順利清理出來,為后來的安裝鋪平了路。
(關鍵字:電梯 配套 集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