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報道:日前,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和《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防范化解企業債務問題的重要文件,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無論是“降杠桿”還是債轉股,這兩份文件字里行間都對資本市場給予了厚望。
首先,“降杠桿”、債轉股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從“降杠桿”的主要途徑來看,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措施。而在這項措施中,資本市場有著很大的騰挪空間。混合所有制改革,“僵尸企業”退出,優化產業鏈布局,通過發行優先股、可轉換債券等方式籌集兼并重組資金,這些手段都需要依托資本市場。兼并重組的方向包括同行業提高集中度、產業鏈延伸,加快“僵尸企業”退出,則主要集中在鋼鐵、煤炭等產能過剩行業。資本市場在這些方面的案例有很多。
“降杠桿”的另一個主要途徑是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強化自我約束。中國的企業改革和資本市場發展的實踐證明,高水平的上市公司治理標準決定著上市公司質量,是保障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A股市場近3000家上市公司均已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并具有相當程度的自我約束能力。因此,它們會當仁不讓地承擔起降杠桿的重任。
預計在首例債轉股案例出現后,債轉股的相關配套措施會快速跟進。在債轉股的政策力度加大之后,資產證券化就會提速,二者形成合力就會為國企調整與改革創造機會。
其次,債轉股和“降杠桿”都需要財稅金融給予大力支持,并會在資本市場上有所體現。
央行副行長范一飛表示,為了積極穩妥實現“降杠桿”的目標,貨幣政策還是應該做到松緊適度。如果過度寬松,會造成全社會的債務規模在高位繼續攀升,“降杠桿”很難實現。如果過緊又可能使經濟增長滑出合理區間,同樣不利于“降杠桿”。因此,貨幣政策將繼續堅持穩健的基本趨向,保持靈活適度,適時預調微調,為“降杠桿”營造適宜的貨幣政策環境。
財政部部長助理戴柏華稱,為了支持積極穩妥“降杠桿”,支持債轉股,財政部研究制定了相應的“降杠桿”、債轉股的相關財稅的配套政策,總體上是圍繞著減輕企業的負擔、降低企業的成本,為企業“降杠桿”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引導激勵企業來“降杠桿”。
因此,未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力度會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則會致力于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這是“降杠桿”、債轉股必不可少的政策環境。
最后,無論是降低企業杠桿率,還是推行債轉股,資本市場都是非常重要的、完全可依賴的平臺。“降杠桿”、債轉股的核心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助推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而后者的發展則有助于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企業提升競爭力和發展后勁提供強支撐。
(關鍵字: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