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材市場高消費,低增長趨勢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鋼鐵業和鋼鐵物流業模式創新發展新時代的到來》之四
世界經濟至少一個階段內難以再現2008年上半年以前幾年的較快增長態勢,世界經濟風險演變趨勢特點前所未有,經濟疲軟震蕩,緩慢恢復態勢至少要延續到明年初
在發展中國家經濟崛起的21世紀經濟大趨勢中,通脹系統性風險積累的釋放,終將形成未來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既要把握21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對鋼鐵需求增長的時代機遇。更要看到伴隨世界經濟較快發展,以虛擬經濟炒作通脹和通脹泡沫破滅為特征的金融經濟危機的周期性變化是影響未來世界經濟的主要風險。但是這種風險對發達國家和最貧窮國家影響大,對中國負面影響較小。同時也是企業降低走出去發展成本的機遇。
1、大基金炒作大宗商品價格,斂取財富的同時把通脹留給世界。通脹風險積累和暴發是引發21世紀世界金融經濟周期性震蕩的主要風險
探討鋼材、鐵礦石價格的未來走勢,既不能離開行業的供需演變趨勢,也不能擺脫具有時代特征的基金炒作通脹壓力下,經濟運行未來趨勢規律對鋼鐵市場和原料價格走勢的影響。
金融危機爆發后的9月,我提出了:當前世界經濟周期性回落的四大特征。
一、引發經濟周期性回落的原因與歷史上經濟生產過剩引發的經濟周期性回落有重要的不同。這次經濟周期性回落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經濟在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增加了對資源產品、大宗商品和房地產的需求。大基金炒作引發許多重要商品價格瘋狂上漲,導致通脹壓力增加。 通脹壓力增加迫使經濟減速,需求回落。在大宗商品價格大跌中,引爆金融風險,從而引發全球經濟面臨進一步的震蕩回落。
二、國際金融基金對大宗商品價格的炒作是導致價格瘋漲的重要原因。以美國為代表的次貸風險和金融風險首先爆發,并將繼續重創和拖累全球經濟回落是這次世界金融經濟周期性回落的又一個重要特征。
三、世界發展中國家潛在需求的經濟動力仍然存在,這就決定了這輪世界經濟周期性回落的底部運行態勢不同于傳統過剩性經濟周期性回落的底部特征。中國4萬億投資拉動和2009年一季度后,經濟開始走出低谷,并帶動世界經濟信心恢復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金融危機底部特征不同于傳統經濟生產過剩危機的底部特征。
四、這次全球性經濟周期性回落的特點之四就是,導致產生這次世界性通脹和金融風險的根源并沒有消除。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未來因基金炒作通脹引發的經濟周期變化將是經濟運行的主要風險特征。
2009年7月我寫的《世界經濟演變迷局中的風險趨勢》中說:“一旦世界經濟復蘇,一個較長時期的通脹壓力增加導致經濟的緩慢增長態勢將展現在世人面前。世界經濟的所謂滯脹本質上是通脹形成的壓力放緩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論未來人們怎么界定通脹和滯脹,這種世界經濟復蘇后的未來的通脹趨勢必將使世界經濟難以再現2008年以前幾年的快速增長。”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共存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經濟運行的基本形態。盡管2009年世界經濟走出低谷,但是導致金融危機的基本原因并沒有消除。一旦世界出現經濟復蘇引發對大宗資源性產品需求增加的趨勢,國際市場數萬億美元基金炒作大宗商品價格,將會再次推升全球的通脹風險積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的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自2009年2月全球工業經濟觸底之后的8個月內上升超過40%,遠遠高于過去幾次經濟危機過后,步入恢復期第一年5%的升幅。創下了1973年石油危機以來36年最大漲幅。復雜的世界金融風險因素所演繹的實踐上的通脹經濟走勢遠比想象復雜的多。但是這畢竟開始演繹了新一輪通脹周期的實踐過程。
今年5月,已經積累起來的通脹風險泡沫在希臘引發歐盟債務危機和歐洲經濟疲軟影響下,終于在通脹積累過程中爆發了一輪資產泡沫破滅。世界范圍的這輪資產泡沫破滅,使世界經濟的恢復明顯放緩。讓人們看清了后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低谷狀態下的震蕩波動。
這次希臘、西班牙債務危機同美國50萬億美元潛在債務危機有相似之處。本質上都是舉債超前消費。不同的是美元占世界貿易貨幣的比例超過60%。金融資產占美國凈資產的40.5%。美國利用美元優勢和造幣能力,支持金融基金炒作世界經濟和大宗商品價格。獲取高額利潤財富來支撐美國經濟和消費。同時也助推世界通脹。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和這次資產泡沫破滅都同金融基金的貪婪有直接的關系。美國議會和政府最近通過的金融監管法案雖然加強了對金融風險的防范和監管,但是美國的經濟結構和利益決定了,法案并不能解決基金炒作問題。同時美國刺激消費政策也面臨許多困難。消費對美國經濟的貢獻率是三分之二。過去幾年,美國家庭儲蓄占家庭收入的1%,目前已經上升到6%。美國家庭債務13.6萬億美元。緊縮家庭消費使美國的消費數據每況愈下。這就使美國在今年5月后的這輪資產泡沫破滅中,經濟恢復很緩慢。
希臘則不同,利用歐盟國家財政與金融分開,向歐盟借債超前消費。希臘沒有償還能力。必然拖累歐盟。德國64%的人主張取消歐元,恢復馬克。這本身就說明了歐元體系安全的危機。
搞清了這一點,就不難看出,正是希臘、西班牙債務危機和7500億歐元救市,拖累歐洲經濟陷入疲軟。歐元和許多國家貨幣貶值。并直接引發了通脹壓力上升中的世界經濟出現一輪新的資產泡沫破滅。
從許多國家緊縮政府開支不難看出,債務危機在歐盟各國,甚至在發達國家是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許多國家債務總額超過一年的GDP。目前歐盟主要國家都在緊縮財政開支,以應對沉重的歐元債務危機。同時,應對歐元貶值和歐洲經濟疲軟又不得不采取不加息的政策以支持經濟恢復。緊縮開支與不加息,控制債務危機、與預防緊縮這正是當前世界發達國家在經濟調控中面臨的進退兩難。也必然影響世界經濟恢復的緩慢。當前世界經濟運行特點是經濟在震蕩不斷中恢復緩慢。這也是大宗商品價格震蕩不斷的根源。
這次全球性資產泡沫破滅引發經濟的震蕩,使我們從這次金融經濟危機恢復中看到了兩個重要的經濟規律。
一是在發展中國家經濟崛起的21世紀經濟大趨勢中,通脹系統性風險積累的釋放,終將形成未來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伴隨世界經濟較快發展,以通脹泡沫破滅為特征的金融經濟危機的周期性變化是影響未來世界經濟的主要風險。
二是在系統性、全球性通脹風險積累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引發階段性資產泡沫破滅,這是周期性通脹風險積累的實踐形式。去年二季度以來世界經濟恢復期已經醞釀新的通脹壓力上升。這實際上是積累未來新一輪金融危機的風險。通脹風險雖然在實踐上是伴隨資產泡沫不斷破滅過程而逐年積累的。實際上已經拉開了新一輪金融危機周期的序幕。盡管實踐表現形式十分復雜,但不能掩蓋其基本趨勢。
世界范圍的這一波資產泡沫破滅,使世界經濟的恢復明顯放緩,也必將使世界經濟難以再現2008年以前幾年的快速增長。我們不能低估了這次世界范圍這輪資產泡沫破滅對世界經濟恢復的負面影響。更不能低估了各國政府金融監管和調控政策的不協調,對金融基金炒作帶來的快速增長的通脹風險和金融風險,以及對政府債務風險積累的嚴重后果。
對于這輪資產泡沫破滅引發的世界經濟疲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選文認為世界正處于第三次蕭條的早期階段。世界各國的政策失敗,縮減開支是導致蕭條的原因。他認為不論是19世紀的“長蕭條”還是20世紀的“大蕭條”,經濟都不是直線下滑的。與之相反的是,兩者都包括數段經濟增長時期。然而,這些經濟向好時期并不足以彌補最初的暴跌所帶來的損失,并且緊跟在這些增長時期之后的是經濟繼續下滑和通貨緊縮。實際上這輪國際資產通脹泡沫破滅就是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經濟還沒有恢復到危機前爆發了。至少國際鋼鐵生產和消費都沒有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
近幾年的通脹風險積累和金融危機是21世紀時代經濟特點的產物。如果這種增長的通脹,階段性的引發資產泡沫破滅,從而演繹世界經濟的低谷震蕩特點繼續下去,保羅•克魯格曼的觀點就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需要我們的警惕和重視。但是僅僅從傳統經濟歷史的角度看,還不能完全解讀發生在21世紀的世界經濟。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大特點就是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東南亞、南美和非洲等許多發展中國家以潛在內需為動力的經濟崛起,不斷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活力。問題是一些發達國家的金融資本集團不是同發展中國家發展合作雙贏,而是利用基金實力炒作世界經濟,發動貨幣戰爭,攫取財富的同時,把通脹留給世界。不斷制造通貨膨脹和金融經濟危機風險。拖累世界經濟難以走出通脹、緊縮不斷震蕩的怪圈。
如果把這種經濟后果的風險趨勢看作世界經濟的復雜性所在還遠遠不夠。其實世界經濟未來風險的復雜性恰恰在于國際社會對導致這些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控制對策仍停留在口頭上。即使20國峰會提出的加強金融監管也缺乏實際影響力。這才是未來世界經濟風險的復雜性。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發達國家經歷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金融體系嚴重受損。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由于外部需求的減弱,實體經濟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世界經濟于2009年年中開始從深度衰退中艱難復蘇,國際金融市場從劇烈動蕩中趨向平穩。然而受部分歐洲國家債務危機深化蔓延的影響,世界經濟復蘇進程從今年第二季度又陷入了一個錯綜復雜、步履艱難的階段。
第一是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乏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速也有所放緩。復蘇的勢頭非常脆弱,復蘇的路程非常曲折。第二是發達國家需求不足,失業率居高不下導致個人消費增長乏力。今年的五、六、七三個月,美國的零售環比增長速度分別是-1.0%,-0.3%、0.4%,三個月平均是-0.3%;第三是國際金融市場深層隱患沒有消除。數萬億的壞賬只是被交易或者被國有化,并沒有完全地消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經估計,這次金融危機帶來的壞賬,發達經濟體高達4.1萬億美元,其中銀行的壞賬高達2.5萬億美元。第四是世界主要貨幣匯率大幅波動,國際市場大宗產品價格仍然在高位振蕩。第五是主要發達經濟體鑒于經濟復蘇出現的波折,紛紛延緩刺激政策退出的步伐。第六是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不斷出臺。嚴重損害了全球貿易的穩定回升。從當前世界經濟緩慢回升中,大宗商品價格仍然震蕩不斷的特點,同國家統計局負責人對世界經濟形勢特點的表述完全一致。
認為世界正處于第三次蕭條的早期階段的可能性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崛起為世界經濟不斷帶來活力,能否一定程度上改變世界經濟這種通脹、通脹泡沫破滅、經濟疲軟、通貨緊縮、經濟恢復后的新通脹壓力的周期性震蕩特征。這是世界各國政府在實踐上面臨的共同問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最近在華盛頓IMF和世行年會全體會議上說,全球經濟雖然恢復增長,但仍存在下行風險,目前世界經濟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增長是脆弱和不平衡的。盡管IMF不認為世界經濟會出現二次探底,但面臨著包括財政可持續性、就業危機、修復金融部門以及全球合作等在內的四大挑戰。卡恩同時呼吁各國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新經濟形勢下的全球挑戰。
正是這個原因,世界經濟至少一個階段內難以再現2008年上半年以前幾年的較快增長態勢。世界經濟風險演變趨勢特點前所未有,貿易保護和貨幣戰爭的威脅依然存在,經濟疲軟震蕩,緩慢恢復態勢的延續必然影響世界鋼鐵需求和鋼鐵市場的走勢。
2、金融震蕩,經濟恢復緩慢,影響國際鋼市也陷入疲軟走勢
一年來國際市場上大基金炒作很多大宗商品價格,包括鐵礦石、海運費、有色金屬價格上漲,幾乎都同中國的需求有直接的聯系。不過這輪國際資產通脹泡沫破滅,經濟陷入疲軟中,對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東南亞經濟的影響遠沒有西方國家嚴重。這同這些國家經濟發展階段水平和依賴開發潛在內需作為經濟發展主要動力有直接的關系。
世界范圍的這一波資產泡沫破滅,使世界經濟的恢復明顯放緩,也必將使世界經濟難以再現2008年以前幾年的快速增長。我們不能低估了這次世界范圍這輪資產泡沫破滅對世界經濟恢復的負面影響。
至少一個時期內對鋼材市場供需關系和國際進出口的影響多是負面的。導致國內、外鋼鐵市場消費和價格陷入疲軟。也影響中國鋼材市場的走勢。6月份世界粗鋼產能利用率為80.6%,較上個月的82%回落1.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出18.3個百分點;6月份粗鋼產量為1.19億噸,上半年世界粗鋼總產量增加了7.2%,但今年上半年亞洲和中東地區的粗鋼產量超過了2007年同期的水平,而歐盟、獨聯體、美國和加拿大的產量比2007年同期的產量仍至少低15%。
西方國家鋼產量恢復更多的已經變成庫存增加。以美國為例,
2010年6月末美國金屬服務中心的鋼材庫存達到738萬短噸,環比增長5.4%,比2009年同期增長23.5%,庫存量連續7個月環比增長。
隨著這輪資產泡沫的破滅,國際鋼鐵市場價格也再次陷入疲軟之中。鋼廠也再次陷入減產的壓力之中,近期美國鋼廠量的小幅回落反映的就是這種趨勢。受國際市場疲軟和反傾銷影響,中國鋼材出口至少今年3季度將再次面臨下降的趨勢。
目前國際鋼材市場已經出現供大于求,上半年全球粗鋼產量增長27.9%,比2008年上半年金融危機以前下跌12%,仍然處于恢復性增長過程中。國際鐵礦石市場的需求疲軟狀態至少要持續到明年。了解了這種世界經濟演變趨勢,就不會把美國和日本鋼鐵業預測近期國際鋼鐵市場仍將面臨疲軟走勢的觀點看作是新聞,而會看作是經濟演變大趨勢的結果。
經歷了今年5月以來的世界新一輪通脹資產泡沫破滅,全球金融經濟再次陷入震蕩之中,即使3季度也擺脫不出這種金融經濟震蕩的困擾。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提出的世界經濟將進入較長期衰退就是基于這種金融危機反復震蕩這種經濟形態得出的結論。盡管我們不同意這種經濟預期結論, 但是不能低估了這輪資產泡沫破滅對世界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這種負面影響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世界經濟, 特別是歐美經濟震蕩風險。世界鋼鐵市場正承受經濟恢復再次放緩的沖擊。這種經濟態勢特征至少延續到明年初。
(關鍵字: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