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扶綏縣委書記黃云革深入位于中東鎮淥井村的扶綏縣淥井鉛鋅礦礦山,就礦區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調研。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黃海瀚,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呂雄以及縣環保、國土、工信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
在淥井鉛鋅礦礦山,黃云革實地察看了匯水礦坑、地表棄置的低品位廢石與尾礦和廢棄的礦井口等,認真聽取了相關負責人的情況介紹。據悉,扶綏縣淥井鉛鋅礦礦山采礦始于1730年,開采歷史二百多年。由于特定歷史條件下,技術水平有限,環境保護意識缺失,環保措施嚴重滯后等多方面原因,造成該礦區含重金屬酸性礦井涌泉污染問題突出,棄置地表的低品位廢石與尾礦經風化雨淋,重金屬溶出,地表匯水重金屬污染導致流經水體重金屬超標。為了改善淥井的環境質量,獲得國家環保專項資金扶持的扶綏縣淥井鉛鋅礦申報的采礦、選礦廢水深度處理工程加快建設,去年完成建設施工并獲得了崇左市環境保護局組織的環保驗收和環保驗收批復;扶綏縣淥井鉛鋅礦老尾礦庫閉庫工程正加快建設;礦區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項目也取得了立項及可行性研究批復,完成項目初步設計招標。
黃云革在調研中指出,淥井鉛鋅礦區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項目實施關系到扶綏縣環境安全、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黃云革強調,各相關單位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要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加快完善項目實施方案,爭取相關項目環評盡快獲得批復,盡快進行實質性開工;工程建設必須嚴格執行配套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項目建設及運營中要全面落實好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確保礦區環境問題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綜合治理。
(關鍵字:扶綏縣 鉛鋅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