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重鋼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重慶鋼鐵發布《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關于重整進展的公告》。根據公告,四源合基金與重慶戰新基金因看好重慶鋼鐵司法重整后的發展前景,擬共同出資設立鋼鐵平臺公司作為投資人參與重慶鋼鐵的破產重整。
三個月之前的7月3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重慶來去源商貿有限公司提出的對重慶鋼鐵進行重整的申請,并指定重慶鋼鐵清算組作為管理人。截至2017年9月21日,管理人共接受1443家債權申報,申報債權總金額為人民幣 383.5億元。經管理人審查,初步確定1364家債權,債務額總計逾353.5億元。
參與重整的四源合基金為寶武集團旗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基金,根據公開資料不難得知,這一基金擁有顯赫而復雜的背景,重慶鋼鐵則是其成立以來第一次在兼并重組方面出手。
重慶鋼鐵的破產重整,意味著這家有著超過百年歷史的鋼鐵集團,也將像那些歷經掙扎的事物一樣,曾經輝煌,但終究落幕,歸入他人的名下。
這也是中國鋼鐵業近期數起重要兼并重組中的一例。同一日,北滿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官網發布消息確認,在第二次債權人會議上,北滿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齊齊哈爾北興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齊齊哈爾北方鍛鋼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等三家公司的重整計劃草案獲得表決通過,最終引入建龍集團重整北滿特鋼。在此之前,另外一家東北大型鋼企——東北特鋼破產重整案以民營企業沙鋼集團的入主已告一段落。
以市場化為基本特點的兼并重組開始漸入佳境。在此過程中,那些實力最為雄厚、同時也最富有野心的本土巨頭們成為了當熱不讓的主角。
“大牌”的產業結構調整基金
根據重慶鋼鐵的相關公告,截至目前,重慶鋼鐵管理人尚未與前述鋼鐵平臺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重慶鋼鐵的管理人將繼續組織協調與主要債權人、潛在意向投資人就重整方案及合作事項進行商談。
不過,該鋼鐵平臺公司背后的潛在意向投資人之一——四源合基金,已經因重慶鋼鐵的重整再次引起廣泛的注意。這是其誕生以來第一次以“戰略投資人”的身份出手。
半年之前,也就是2017年4月7日,這支產業并購基金在上海陸家嘴成立。這只基金的初步規模設定在了400—800億元,四家發起股東中國寶武集團、美國WL羅斯公司、中美綠色基金、招商局金融集團持股比例分別為25%、26%、25%、24%。原招商銀行行長兼CEO馬蔚華則出任股權投資公司的董事長。在彼時的成立儀式上,馬蔚華不惜連用三個“偉大”來形容這支基金成立的意義。
四源合基金成立之時,正值中國鋼鐵業去產能步入深水區,與此同時,行業伴隨市場的初步出清,開始整體走出逡巡數年的低谷。
在這一外環境下成立的四源合基金,無論是其背后的牽頭人寶武集團,還是寶武之外的其他幾家“金主”——美國WL羅斯公司、中美綠色基金、招商局金融集團,都有著足夠顯赫的身份。
起于2000年的WL羅斯公司是一家來自美國的知名私募股權機構,該機構以在鋼鐵、煤礦、電信、紡織等行業的一系列兼并重組而聞名。現年79歲的WL羅斯現在依然是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這位來自華爾街的著名投資人擅長采取“人棄我取”的投資方式,下注破產企業并獲得巨大成功,被美國媒體稱為“破產重組之王”。
上世紀90年代末,俄羅斯、韓國和巴西等國的低價進口鋼鐵曾經給美國鋼鐵產業帶來了極大沖擊,近半美國鋼鐵企業宣布倒閉。2002年WL羅斯以3.25億美元收購破產的美國第四大鋼鐵廠LTV,其后又以15億美元收購申請破產保護的美國鋼鐵企業伯利恒鋼鐵,并將上述鋼鐵資產整合成為國際鋼鐵集團。2005年,WL羅斯以45億美元的價格,將國際鋼鐵集團轉讓給了印度鋼鐵巨頭米塔爾,WL羅斯由此獲利,羅斯本人至今還是米塔爾鋼鐵的董事會成員。
WL羅斯看好中國經濟轉型中的投資機會,對于中國鋼鐵業這樣的過剩產能行業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值得一提的是,WL羅斯公司在對中國企業的并購方面也并不是零經驗,而是已經在不同領域投資了多達18家企業。
和WL羅斯公司這樣的金融機構相較,中美綠色基金的身份顯得更特殊一些:這是一支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與美國保爾森基金會共同發起的綠色引導基金,根據該基金的官方介紹,“旨在通過中美商界在金融、綠色發展技術和商業運作模式上的跨境創新合作,協助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016年6月,中美綠色基金被納入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聯合成果之一。不過,有別傳統依賴政府補貼或財政撥款去推廣環保節能的舊模式,這是一支純粹市場化募資、運作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中美綠色基金的合作方皆為中美商業龍頭企業。中方企業包括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國中材集團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萬科集團、SOHO中國、寶業集團、鼎暉投資等巨頭企業;美方企業包括陶氏化學、霍尼韋爾、江森自控、高盛集團、通用電氣其中大部分為世界500強企業。
四源合基金的最后一位股東招商局集團則是與寶武集團一樣,為實力雄厚的央企。這樣的資本組合,不得不令人浮想聯翩:四源合基金背后既有兩大央企的身影,還有著國外成熟產業并購資本的助力,更有中美雙方政府及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經濟組織的加持。
來自寶鋼研究院的一位匿名人士向經濟觀察網分析說,上述外國資本運作經驗豐富,對寶武牽頭之下的這支產業結構調整基金而言,目前還只是一個試點,需要靈活運用資金手段,學習基金運作經驗,不能一直只靠生產制造企業的文化和手段去運作。
“從寶武集團本身的戰略布局來說,早期并購八鋼和韶鋼還是希望地理層面去布局,但現在已經不是以這種路數為主了。”上述研究院人士向經濟觀察網表示,“如今在寶武集團‘1+5’產業戰略規劃中,作為資本投資公司,對地理位置的覆蓋沒有此前那么重視了,投資收益和市場競爭力才是出發點。”
(關鍵字:寶武 重整重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