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渤海鋼鐵集團走通重組關口,無疑給民營鋼企指明了一條出路。工信部一關已過,但發改委核準仍是攔路虎
經過三年多的等待,唐山渤海鋼鐵集團(下稱渤海鋼鐵)終于拿到了工信部的一紙批文。
2012年1月21日,工信部稱已正式批復渤海鋼鐵聯合重組方案,要求渤海鋼鐵加快實施豐南區鋼鐵企業的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工作,爭取在2012年底前基本完成聯合重組工作。
“這可以說是一個好的開始。” 渤海鋼鐵一位高管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這確實也只是一個開始。渤海鋼鐵重組能否繼續前行,還須等待發改委的關鍵“路條”——核準批文,而這一步的前景仍陰影憧憧。“要獲得發改委的項目審批更難。”這位高管坦言。
民營鋼企都在看著渤海鋼鐵,一旦其走通重組關口,無疑給民營鋼企指出了除投靠國企之外的另一條出路。
《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下稱“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大幅減少鋼鐵企業數量,全國形成六家至七家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以河北省為例,其目標是培育三家至五家具有較強實力和明顯競爭優勢的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到“十二五”末全省有冶煉能力的鋼鐵企業減少到十家左右。毫無疑問,對占據中國鋼鐵行業半壁江山的民營鋼鐵企業來說,大多數只有通過重組才能獲得生存。
在三年漫長的審批等待中,河北的民營鋼企已有幾番聚散離合。最初他們曾抱團式重組成新武安鋼鐵集團、長城鋼鐵集團和渤海鋼鐵三家,但新武安集團和長城集團的部分成員經受不住審批難關的煎熬,紛紛投靠河北最大的國有鋼鐵集團——河北鋼鐵集團。被河北鋼鐵收入囊中的12家民營鋼企中,九江線材、燕山鋼鐵、榮信鋼鐵、鑫達鋼鐵、唐山松汀此前均屬長城鋼鐵集團;而新金鋼鐵、裕華鋼鐵和金鼎重工此前屬于新武安集團。挺過了國有鋼企的誘惑,拿到了工信部的審批,渤海鋼鐵現在正繼續努力地跑發改委的“路條”。
“現在,我們成員企業的淘汰落后產能已經都做完了,每個企業都淘汰了200立方米以下的高爐。”上述渤海鋼鐵高管稱。他們注冊的公司,在2010年資本金就已到位,各個成員企業都拿出了真金白銀;集團新建項目用地也已經有了,“但遲遲未能動工,一直在等有關部門的批復。”
惟一的出路
“從工信部的批復看,說明政府還是認同渤海鋼鐵這種重組模式的。”河北冶金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大勇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渤海鋼鐵有實質性重組,二是其通過整合實現了淘汰落后、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
2008年年底,金融危機引發鋼市低迷,中國鋼鐵行業出現了全行業虧損。鋼鐵重鎮唐山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走上了鋼企聯合重組的道路。39家民營鋼企整合重組為長城鋼鐵集團和唐山渤海鋼鐵集團,長城鋼鐵由九江線材牽頭,由遷安27家民營鋼企共同出資;渤海鋼鐵由國豐鋼鐵牽頭,由唐山豐南區的12家民營鋼企出資。
渤海鋼鐵于2009年5月完成工商注冊,注冊資本10億元。2010年1月,國豐鋼鐵對渤海鋼鐵投資5.1億元,持股51%。根據渤海鋼鐵規劃,以搬遷改造、減量置換方式,在豐南沿海工業區建設一座現代化新型鋼鐵聯合企業。一期項目為鐵鋼材年產500萬噸,項目建設期間,12家成員企業均不增加新產能、不上馬大型技改項目,同時制定淘汰落后裝備的時間表。待一期500萬噸產能建成投產后,拆除國豐等成員企業的22座高爐、14座轉爐,總計淘汰煉鐵產能682萬噸/年、煉鋼產能690萬噸/年,企業主體由12家減少到6家。
在渤海鋼鐵500萬噸新建產能達產、集團穩定運營之后,根據產業政策要求,采用集團對所屬企業反向收購、成員企業資產折股等多種方式,繼續進行搬遷改造、減量置換,最終將企業整合成一家,使唐山豐南區鋼鐵總產能下降20%,形成一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產能1000萬噸以上的鋼鐵集團。
業內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分析,“渤海鋼鐵對采購、財務、銷售、管理等都進行了統一。其新建鋼廠在沿海,是符合鋼鐵發展需求的;其新裝備的產品定位和新裝備也有利于節能減排;計劃新上的裝備比傳統工藝和裝備節能20%以上,也符合政策。”
成員企業瑞豐鋼鐵的一位副總經理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集團進行實質性重組后,大大降低了成員企業的運營成本,避免惡性競爭,“重組完成后,企業規模、議價能力、銀行授信都將大大提升,增強了企業抗風險能力。”
“重組后,產品定位為高附加值產品,這也將增強盈利能力。” 上述渤海鋼鐵高管稱。
根據中鋼協數據,2011年11月鋼企虧損面超過三分之一,若扣除投資收益,凈虧損達9.2億元。去年前11個月,中鋼協會員企業產品銷售利潤率只有2.55%,遠低于同期規模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水平。以國豐為例,2011年前三季度實現利潤10.5億元,營業利潤率為5.98%;低于2010年的7.25%和2009年9.78%。
“我們盈利能力雖好于行業平均水平,但一直在下降,今年四季度更差,營業利潤率估計還達不到5.98%,所以需要通過產業升級來提高盈利。”上述渤海鋼鐵高管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
等待無期
工信部的審批,渤海鋼鐵足足跑了三年,一度還與審批“擦肩而過”。上述渤海鋼鐵高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國豐鋼鐵董事長張震經常去工信部跑批文,前工信部部長李毅中也曾對項目批復“贊同支持”,但鑒于當時節能減排的國家政策,項目批文“不發為好”。
“渤海鋼鐵集團是符合產業政策和‘十二五’規劃的。”工信部原材料司一位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我們一直提倡河北這種鋼鐵規模較大的地區通過兼并重組、淘汰落后,減量調整產業布局;像唐山也需要鋼廠搬遷改造。”
這位工信部人士介紹,去年年中,工信部曾去唐山調研,重點了解了渤海鋼鐵的兼并重組思路。“他們通過搬遷改造、減量置換方式新建500萬噸產能,并沒有新增產能,且其新建項目產品也是政府提倡的高附加值產品。”
根據渤海鋼鐵項目設計,產品定位為精品棒線材和熱軋大棒、超薄鑄軋帶和無頭軋制超薄熱軋鋼帶,其中超薄鑄軋帶和無頭軋制超薄熱軋鋼帶(ESP)技術分別由美國紐柯(NUCOR)鋼鐵公司和意大利阿維締公司(ARVEDI)引進,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產品替代進口,填補國內空白。
“目前我們只是聯合重組獲批,要完成重組還需要過發改委這關。因為雖然我們沒有新增產能,但要在豐南新建項目,所以還需要發改委核準。”上述渤海鋼鐵高管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坦承,要獲得發改委審批估計難度很大。
他表示,“500萬噸基地是豐南區12家民營鋼鐵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后發展的一個平臺,如果沒有發改委核準,我們也就不能開工,這也就是說,即使有了工信部批復,渤海鋼鐵的整合也無法推進。”
根據2004年《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和《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04年本)》規定,政府要對重大項目和限制類項目進行核準,即包括農林水利、能源、交通、電信產業、社會事業、外商投資等在內的十三個領域,按不同規模,分別由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和地方投資主管部門“核準”。發改委即為核準的主管部門。
“什么叫核準,只要符合要求就應該核準。” 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采訪時表示,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許多符合要求,比如符合產業政策、環評等要求的項目,也很難獲得核準。”
由于發改委的核準制,中國鋼鐵行業出現了大批鋼鐵“黑戶”。只有少部分大型國企的項目獲得批準,比如首鋼曹妃甸、鞍鋼鲅魚圈以及新余鋼鐵1580mm薄板工程等項目。“如果發改委核準渤海鋼鐵重組項目,等于說明發改委承認了之前渤海鋼鐵集團所有成員企業的產能合法。”劉海民表示,從發改委歷來做事的風格判斷,“這很難。 ”
2010年7月,工信部發布《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意在讓違規產能合法化。但發改委11月又發布了《關于清理鋼鐵項目的通知》,要求對鋼鐵項目進行一次性清理,這讓希望通過工信部獲得追認的鋼鐵企業蒙上了一層陰影。最后,工信部和發改委都未公布此次調查結果,不了了之。
“其實,國家發改委只要出臺一個產業政策導向目錄就可以了,只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只要符合環評要求的,你管人家投資多少,有沒有效益?”劉海民說,很多民營企業比政府研究得透徹,他們自己出錢投資肯定會考慮回報,“發改委就應該放權。”(財新網-新世紀)